JL DESIGN .'s profile

金曲30 Golden Melody Awards 2019 - Documentary


《時代迴響》金曲30典禮微紀錄片

2019,金曲獎三十週年,我們讓金曲開展不同向度,構建不同音樂世代的對話平台。
在金曲30典禮設計上,JL DESIGN擴大以往典禮視覺操作模式,以《時代迴響》為題,從典禮視覺延伸到節目廣告破口,透過黑白微紀錄片的手法,邀請近70位樂壇這30年來重要音樂人,深入他們的精神態度,攤開每一則音符背後的故事,濃縮在典禮的過程中,匯集成15個多元音樂主題,紀錄每一位音樂人的獨特觀點與態度。
 
拍攝方面,我們邀請五位風格多元的攝影師:彭文星、吳仲倫、王琬瑜、傅士英、曾崴榆參與影像計畫,透過他們的鏡頭捕捉下音樂人充滿個性的真實面貌、言談之間的笑顏與專注,讓每個主題都有截然不同的內容與影像風格。
 
影像的配樂則由Musdm.com統籌規劃,余佳倫與徐文邀請30位不同世代成就華語金曲樂團背後的重要樂手,為15支微紀錄片打造專屬的樂章,一個呼吸,一個節拍,多重風格與影片環環相扣。
 
感謝每一位受邀拍攝的音樂工作者、參與音樂製作的樂手老師,共同寫下金曲30這一夜,流行音樂的新一頁。



金曲30 微紀錄片《金曲30》
微紀錄片 序
受訪者:70組音樂人
參與樂手老師:金曲30典禮音樂製作人余佳倫、徐文
走過三十年,金曲獎已經成為華語流行音樂界的最高殿堂,它鼓勵著愛音樂的人繼續做音樂,並且豐沛了他們的生命。隨著不同類型、主流及非主流的音樂在華語樂壇百花齊放,無論是鼓舞人心的快歌,還是安慰靈魂的慢歌,不斷在各個年代刻下深刻的印記,創造回憶,帶來感動。念念不忘,必有迴響,在金曲30的舞台上,世世代代的旋律將穿越時代持續響,引領華語樂壇的數動人樂章,被更多人聽見。


《推動金曲的手》
受訪者:林暐哲、倪重華、陳子鴻、張培仁、張四十三、黃韻玲
每首暢銷金曲背後,都有著默默推動它們誕生的一雙手。這些資深音樂工作者發掘璞玉,無私傳授自身經歷及所學,不遺餘力提攜年輕一輩,引導這些新世代的音樂人找到屬於自己的特質,創作出一首首膾炙人口的傳唱金曲。從受照顧,到照顧他人,他們毅然扛下樂壇的傳承責任,讓這塊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獨特音樂風景,被更多人看見。
 
參與樂手老師
 ̄ ̄ ̄ ̄ ̄ ̄
陸家駿・貝斯
名Bass手「小六」陸家駿,就是阿嬌(郭宗韶)老師第一代學生。YAMAHA第2屆熱門音樂大賽全國總決賽最佳Bass手、第16屆金曲獎最佳樂團得主、第16屆金曲獎最佳流行客語專輯得主、第16屆金曲獎最佳編曲入圍、第17屆金曲獎最佳流行演奏專輯入圍。
 
賴聖文・鼓
15歲隨父母移居紐西蘭並就讀當地學校,課餘師事奧克蘭名鼓手Spencer 學習,同時於奧克蘭華人基督教會樂團擔任鼓手。2005年進入美國波士頓Berklee College of Music,跟隨Ian Froman, Jon Hazilla, Bertram Lehmann,Ed Saindon等名師學習現代爵士演奏.流行電子樂編曲,多次獲Dean’s list (學系榮譽榜) ,於2008年畢業,2008年9月回台定居,2011年 加入《椰子樂團》。


《幕後與幕前》
受訪者:阿弟仔、林生祥、陳珊妮、戴佩妮、羅大佑
幕前與幕後,扮演角色不同,責任自然也不同,然而,專注於音樂本質這件事,始終不會改變。作為音樂製作人,無時不在尋求自己與歌手之間的平衡,穿梭理性與感性之間,放大歌手的才華,為其拓展意想不到的空間,賦予更豐富的靈魂樣貌。哪怕數位化浪潮來襲,音樂製作人們仍然持續鑽研精進、挑戰自我,不斷重新定義專業,以一種不妥協的姿態,在幕後說著自己想說的話。
 
參與樂手老師
 ̄ ̄ ̄ ̄ ̄ ̄
倪方來・吉他
從民國80年左右開始,倪方來這三字就常常出現在各大唱片編曲或吉他錄音欄位中,不論是國語專輯、台語專輯、卡拉OK、配樂......等,不論是爵士、藍調、通俗、鄉村......等音樂類型,都可以看到倪方來老師的身影。
 
莊智淵・吉他

華人世界知名吉他演奏家,Tom Anderson 吉他台灣地區代言人,曾多次入圍金曲獎與金音獎提名,並榮獲第22屆金曲獎『流行演奏類最佳專輯獎』與第五屆金音創作獎的『最佳爵士單曲獎』。合作過的知名音樂人體包括周華健、李宗盛張惠妹、趙詠華、蛋堡、葛仲珊、史茵茵等等、跨界音樂家馬修連恩、聲樂家海莉維斯特拉、百老匯歌手楊呈偉 、台灣鼓王黃瑞豐 、底細爵士大樂團等。


《我的金曲》
受訪者:王力宏、林俊傑、周華健、蕭敬騰
過去三十年來,華語流行音樂不斷向下紮根,往上生長,創造獨特的歷史與文化內涵,也孕育出在國際上具有影響力的音樂人。那些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,既是他們自身心靈的出口、與聽眾溝通的媒介,更同時反映著時代的變遷,書寫屬於每個世代的生活方式。一個足以影響萬千聽眾的歌手,用真心歌唱,更懷抱著使命感,盼能唱響你我心裡頭的夢,讓我們從中有所學習,然後帶領著華語流行音樂邁向全世界。
 
參與樂手老師
 ̄ ̄ ̄ ̄ ̄ ̄
江建民・吉他
1990年代流行音樂編曲代表人之一,華語樂壇最具影響力的編曲大師、吉他大師、錄音棚樂手,齊秦「虹」樂隊第一代吉他手,被譽為「亞洲第一吉他手」經他手打造出的大牌明星不計其數。二十多年來江建民編曲並錄製了無數膾炙人口的作品,影響了中國一批又一批的吉他愛好者。
 
吳力勻 LeeQ(獅子LION-力Q・吉他
2006年可口可樂MusicBattle最佳樂手,並具有良好古典鋼琴基楚,曾赴日本向MI大阪校區名師大村孝佳學習。擅長的是Metal Guitar.Classical Piano。經歷:H/F HalfF band吉他手、E Zzy吉他手,現在是獅子合唱團團長和吉他手。2017年攜帶獅子合唱團參加湖南衛視綜藝節目《歌手》。


《姊妹》
受訪者: 徐佳瑩、莫文蔚、張惠妹、蔡健雅、蔡琴
時而溫柔婉約,偶爾果敢倔強,女性的飽滿能量,在音樂世界展現得淋漓盡致,從來就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。對自己誠實,與彼此相互扶持,女歌手如同姐妹,在看似孤寂的音樂路上共依存,其實從不孤單。每年的金曲獎,在這些熱愛音樂的女歌手身上,我們看見了一種比任何榮耀更重要的事情,那便是人與人之間的默契與情誼。
 
參與樂手老師
 ̄ ̄ ̄ ̄ ̄ ̄
呂聖斐 ・鋼琴
流行音樂編曲家/作曲家/配樂家/跨界JAZZ-POP樂手。威幅音樂有限公司音樂總監、繆思特音樂工作室負責人、流行音樂唱片、製作人/作曲/編曲; 演唱會:音樂總監/樂手。獲獎:台北電影獎 「海角七號」劇情長片最佳音樂獎、第45屆金馬獎最佳電影原創音樂 :呂聖斐、駱集益「海角七號」,並多次獲得金曲獎與金音獎的肯定。
 
Yuhan Su 蘇郁涵 ・鐵琴
爵士鐵琴家蘇郁涵,現為活躍在美國紐約的爵士演奏家, 蘇郁涵傑出的藝術表現與才華,一出道即受到爵士薩克斯風大師 Greg Osby 賞識,邀請成為旗下紐約唱片品牌 Inner Circle Music 的音樂家,「孤獨飛行」專輯於2013年第四屆金音創作獎獲得三項提名,並且拿下「最佳爵士專輯」和「最佳新人」兩項大奬,並且在第24屆金曲獎,也榮獲「年度最佳演奏類專輯」與「最佳作曲人」兩項提名。


《那一年我們傳唱的歌》
受訪者:S.H.E、五月天、李榮浩、林宥嘉、動力火車、蔡依林
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,總有那麼幾首深刻影響人生的歌曲。無論是哪一位音樂人,都有許多熟悉的詞曲曾經觸動你我的心,陪伴我們走過無數快樂悲傷的日子,甚至形塑出我們現在的樣貌。當耳熟能詳的前奏一下,人人都能跟著唱,那些傳唱金曲見證著各個時代的生活片段,守護歌迷的心靈,也鼓舞著世世代代的歌唱者,繼續用心做著音樂,相信音樂的無限可能。
 
參與樂手老師
 ̄ ̄ ̄ ̄ ̄ ̄
吉他詩人 董運昌・吉他
職業吉他手,曾經為曾淑琴、鄭華娟、謝宇威等人的唱片擔任吉他編曲,漸漸的,吉他編曲變成主要的工作。後來參與許多有名歌手的吉他編曲或是演奏。1996年以一把吉他,在SONY唱片旗下發行了首張個人演奏專輯《聽見藍山的味道》,為華人音樂史上第一張鋼弦吉他創作演奏專輯,同名曲〈聽見藍山的味道〉為藍山咖啡九份篇廣告曲,曾參與過為數不少的流行唱片錄製與編曲,與主流/非主流歌手同台合作演出。多次獲得金曲獎演奏類獎項。

Jack Ko・貝斯
畢業於美國Berklee College of Music,主修Music Performance / Drum set,回台後曾組團並連續3年在台中爵士音樂節演出,2012 年起擔任山東之Bass手,2013 - 2014年曾參與樂團「皇后皮箱」之演出鼓手。擔任Bass手演出之合作藝人有陳綺貞、盧廣仲、林宥嘉、魏如萱、蔡依林、家家、動力火車、FIR飛兒樂團、Hush等,曾參與數十位藝人的歌曲錄音、編曲、製作。


《樂團世代》
受訪者:1976、乱彈阿翔、茄子蛋、董事長樂團
樂團,透過團員之間的互相激盪,迸發爆炸性的創作能量,齊心開創一個嶄新的時代。2000年的第11屆金曲獎,乱彈阿翔在台上一句:「樂團的時代來臨了」,彷彿宣吿著華語流行樂壇即將進入眾聲喧嘩的樂團時代。此後,1976、董事長樂團、茄子蛋等各具性格的樂團也紛紛在樂壇大放異彩,用自己的態度說著自己真正想說的話,無畏無懼,為時代刻下永恆印記。
 
參與樂手老師
 ̄ ̄ ̄ ̄ ̄ ̄
韓賢光 YEN BY ROCK・貝斯
台灣知名的音樂製作人、創作人。不但作品豐富,更有演唱會總監、金曲獎評審等等的資歷。1980年開始發展音樂生涯於民歌餐廳演出,擔任吉他手。隨後組了搖滾團體—幻眼合唱團,擔任團長與bass手,1984年加入了主唱薛岳,發行了首張專輯《搖滾舞台》,而從此以後還發行了許多引起話題的專輯如《天梯》、《不要在街上吻我》等等。2000年重新組合了雷樂隊—《R.A.Y. Band》。
 
Elin Lee 李宜玲・鋼琴
擅長爵士作曲/編曲/鋼琴演奏/合成器,來自台灣高雄,喜愛爵士、喜愛鋼琴、喜愛作曲。2010 年於美國佛羅里達The Players School of Music進修,師事爵士大師Jeff Berlin。回台後組Elin Lee & Friends樂團,台灣各地知名爵士演出場域演出。於2012年進入Berklee College of Music就讀,在校期間曾獲學生成就奬獎學金,曾參與波士頓大型音樂節“Beantown jazz festival ”演出。回台後也積極參與各類型音樂活動。

​​​​​​​
《Life Beats》
受訪者: Mc Hotdog 熱狗、蛋堡、頑童MJ116、熊仔
走過地球一圈,嘻哈浪潮強勢席捲華語世界,饒舌歌手用強而有力的文字及節奏,紀錄生活的是非錯對,說出自己的內心糾結。從宋岳庭〈Life's A Struggle〉赤裸的自白吶喊,MC HotDog熱狗充滿能量的現實批判,一路到今日風起雲湧的蓬勃發展,持續流動的嘻哈flow,始終脫離不了生活。在每個不為討好任何人的Life Beats裡,我們見證饒舌早已成為主流。
 
參與樂手老師
 ̄ ̄ ̄ ̄ ̄ ̄
黃瑞豐爵士-鼓音樂視界 ・鼓
音樂資歷近五十年(1964年~至今),並致力爵士鼓專業教學四十年。1968年擔任台中清泉崗CCK美軍俱樂部鼓手;1971年在空降部隊司令部服役,並任軍樂隊小鼓手;1974年擔任台視大樂隊鼓手;1975年開始接觸電影、電視、廣告、唱片配樂爵士鼓及打擊樂錄音工作;1976年成為錄音室專職鼓手及打擊樂手。1974到2000年間,黃瑞豐參與過的錄音單曲達數萬首之多,創國內個人參與歌曲錄音數量最多的紀錄,很多著名歌手之唱片、CD、錄製均在其手下完成
 
吳政君・打擊
畢業於國立台灣戲曲學院,擅長南胡、拉丁打擊樂器、中國打擊樂器、世界手鼓、爵士鼓等多項樂器。近年來更以紮實的國樂素養以及多方位的打擊才華,跨足世界音樂、爵士樂、拉丁音樂、流行音樂等各領域,經常與知名音樂人於世界各地合作演出。目前擔任絲竹空爵士樂團、生祥樂隊以及Momtunos 拉丁樂團團員,並受聘為國立台灣戲曲學院兼任講師,同時創立個人音樂表演藝術工作室EJ Music Studio。

​​​​​​​
《台語新浪潮》
受訪者:文夏、李婭莎、陳健瑋、張秀卿、蕭煌奇
台語歌是從這片島嶼沃土長出來的,那一首首意境優美、畫面感十足的台語歌曲,在歌手真摯的唱腔詮釋下,總讓人覺得貼近人心,無比親切。從傳統音樂風格到新世代的台語歌,年輕一輩的歌手承先啟後,帶領我們聽見愈來愈多元的音樂屬性及情感氛圍,強勢向世界掀起一股台語新浪潮,從過去前行至未來,將旋律、精神傳下去。
 
參與樂手老師
 ̄ ̄ ̄ ̄ ̄ ̄
李兆雄・鼓
幻眼合唱團鼓手、周華健Easy band (1994~2001)、打擊樂手,專長 : 爵士鼓、打擊樂器,擔任過無數位藝人的演唱會鼓手,和錄製過數以百張的唱片。曾幕後錄製之唱片 :薛岳、幻眼合唱團、施文彬、優克李林、黃品源、北原山貓、鄭秀文、四手聯彈(黃韻玲,洪筠惠)、品冠、李心潔、梅豔芳、趙傳、老爹、動力火車、李翊君、任賢齊、周華健
 
蘇子茵・小提琴
古典跨界小提琴手,茱莉亞音樂學院小提琴演奏碩士。長年於紐約發展, 並於各大國際音樂節樂團擔任小提琴首席,2010年回到亞洲,除了陸續擔任蕭敬騰、山下智久、梁靜茹與魏如萱等流行演唱會的弦樂手 與樂團統籌外,更活躍於大型電影配樂與音樂劇的錄製與演奏。


《旋律故事》
受訪者:李欣芸、侯志堅、許郁瑛、黃裕翔、雷光夏
音樂,擁有無限種可能,它摸不到、捉不著,卻有著觸動人心的魔力。演奏類音樂工作者透過無數動人旋律,巧妙演繹他們看見的世界以及體會到的一切。當這些經歷幻化成音符,進入聽眾耳裡,便又開展出了全新的旅程,持續下一個美麗的篇章。因為這些創作不輟、用心感受的音樂人,世界才有了那麼多令人動容的旋律故事。
 
參與樂手老師
 ̄ ̄ ̄ ̄ ̄ ̄
林美璊・VOX
黑名單工作室成員之一,流行音樂唱片錄音、電視錄影、舞台現場,演唱會擔任弦樂編曲,小、中提琴演奏,合音編曲,合音演唱。近年發展詩歌創作及專輯製作、音樂人才培訓,曾參與的演唱會有江蕙、林慧萍、任賢齊、蕭煌奇、楊培安、彭佳慧、游鴻明、鳳飛飛、蔡依林等。
 
林孟慧・VOX
活躍於阿卡貝拉、音樂劇、流行音樂界的跨界音樂人,集歌手、編曲家、音樂教學、歌唱指導及評審於一身,於美國Berklee College of Music主修音樂創作與製作,長年於各大專院校音樂社團擔任歌唱指導及編曲指導、曾任神祕失控人聲樂團音樂總監,現任放聲人聲樂團音樂總監。吳克群《大頑家》專輯和聲編寫配唱;梁靜茹《愛的大遊行》演唱會,編曲及演唱。


《語言與音樂》
受訪者:二本貓、劉劭希、謝宇威、羅文裕
客家人寫客家歌,為了傳遞源自土地最真實的情感溫度,更為了保護這個日漸被遺忘的語言文化。近年來,前仆後繼的年輕客家音樂人承先啟後,用母語誠懇唱出自己對生活的感受,以人為本的創作主題,加上琅琅上口的旋律,自此語言不再是框限,而成了深厚的養分,賦予客語音樂意想不到的可能性。時代流轉,客語流行音樂幻化出多元樣貌,正以一種充滿自信的姿態走向世界。
 
參與樂手老師
 ̄ ̄ ̄ ̄ ̄ ̄
鄭文鳳・小號
台北市青年管樂團、鼓霸大樂團、Dizzy爵士樂團、G.J.O爵士樂等樂團團員。曾參與陳昇、余天、楊烈等流行藝人演唱會。曾錄製過傅娟、杜德偉、飛兒、旺福、彭靜慧等專輯。現任八大電視台孔鏘樂團、三重市碧華國小管樂團小號分部老師。
 
甯子達・貝斯
華語流行和融合爵士界的新生代樂手代表,4歲開始學習古典鋼琴,高中時改學貝斯,2010年正式踏入職業音樂圈,先后與張惠妹、劉若英、張信哲等數位天王天后級歌星合作,同時身兼音樂總監、制作人等工作,曾榮獲包括金曲獎在內的多項音樂大獎。


《我們都曾是新人》
受訪者: 伍思凱、韋禮安、彭佳慧、黃小琥
每位在樂壇叱吒風雲的歌手,都曾是初出茅廬的新人。他們剛踏入樂壇,來不及害怕,便受到矚目。隨著愈來愈多人聽到他們的聲音,不免也有自我懷疑或徬徨失措的時刻,保持謙虛的心 ,誠實面對自己,才能不斷突破框架,把音樂路走得更長遠。儘管不再是新人,但他們依然保有新人的初衷與熱情,依然唱著感動人心的歌。
 
參與樂手老師
 ̄ ̄ ̄ ̄ ̄ ̄
李庭匡・吉他
出身自「幻眼合唱團」的阿匡老師,除了是功力深厚的吉他手,對於錄音、作曲、編曲、唱片製作可說是樣樣精通,多年來參與錄製的唱片,數量之多連他自己都數不清了。除此之外,阿匡老師更是許多演唱會的指定班底,舉凡周杰倫、蔡依林、王菲、周華健…等,不論在台灣或是世界巡迴演出,經常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。 目前除了參與一些唱片錄製工作,也經常擔任演唱會的樂手及音樂總監。
 
許郁瑛・鋼琴

台灣出身的爵士鋼琴家、作曲家。從小受古典音樂薰陶,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畢業後即赴紐約深造,於 2009 年底取得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帕切斯學院爵士鋼琴演奏碩士學位 (Purchase College, SUNY, Master of Music)。畢業論文研究爵士鋼琴大師 Keith Jarrett 於 1960 年代末期及 1970 年代初期在鋼琴三重奏與鋼琴獨奏不同形式下的即興演奏手法。


《未來》
受訪者:Erika、李權哲、郭修彧、鄭興、閻奕格、蘇珮卿
隨著科技發展,音樂數位化來臨,華語流行音樂正式迎來眾聲喧嘩的全新年代。在這個市場分眾日益明確、人人都可以有自己舞台的時代,各具特色的新人輩出,他們放膽做自己,狹帶著豐沛的創作能量,明確表達自己的主張與情緒,在音樂汪洋之中注入令聽眾耳目一新且有所共鳴的流行樂曲。豎起耳朵,這些新世代的音樂人正在創造的,就是未來!
 
參與樂手老師
 ̄ ̄ ̄ ̄ ̄ ̄
温金龍・二胡
台灣二胡之王,是全世界首位出版搖滾二胡專輯並站立演奏的音樂家,是發明全世界第一支電子二胡並演奏的頂級弦樂大師,擅長以嶄新手法詮釋不同類型的音樂。錄制過許多令大眾印象深刻的流行樂曲,如《八月桂花香》配樂「餘恨」、張學友的「吻別」與劉德華的「一起走過的日子」等,也曾於阪本龍一「世界巡回音樂會」與劉德華「真我的風采」演唱會演出,成功的將二胡音樂引進流行音樂市場。
屠衡・吉他
出生自音樂家庭,新生代吉他好手。


《文字的力量》
受訪者:方文山、艾怡良、姚謙、謝銘祐
一首歌只有三五分鐘,寫歌的人卻要花上好幾個月,才能用精準到位的文字,在短短的時間內將複雜的情緒說完。無論是人生經歷、日常事物,還是埋藏心底的情感,經過創作人的反覆醞釀、來回斟酌,化作具有畫面感的歌詞,字眼不複雜卻有著深刻的意涵,足以撼動人心,引導聽眾產生更深層的思考、更廣闊的視角——這便是文字的力量。
 
參與樂手老師
 ̄ ̄ ̄ ̄ ̄ ̄
彭郁雯・鋼琴
彭郁雯,臺北市人,爵士鋼琴演奏家和作曲家,絲竹空爵士樂藝術總監。 畢業於臺北第一女子高級中學、台灣大學社會系、美國柏克萊音樂學院(Berklee College of Music),主修爵士理論作曲與爵士鋼琴。1997年在台創立「變形蟲爵士樂團」,組合薩克斯風、小號等西洋爵士樂器;與好友如吳政君、藤井俊充等人成立「絲竹空爵士樂團」,專門以國樂樂器來演奏爵士樂,和「變形蟲」的西洋爵士樂遙相輝映。
 
黃偉駿・小提琴
爵士小提琴/ 黃偉駿,東海中文系畢。大學期間副修古典小提琴及室內樂,師事曾慶然、吳孟平;並隨爵士小提琴家謝啟彬學習爵士樂演奏。於2005年考取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音樂院,主修爵士小提琴。擔任林宥嘉「神遊」世界巡迴演唱會弦樂團首席並負責弦樂編曲:2016年更接受兩廳院委託創作,與鋼琴家黃裕翔、歌手舒米恩以及泰雅學堂合作「和你在一起」音樂會,於國家音樂廳演出。2017年,玩弦四度第二張專輯「奇幻旅程」獲金音獎「最佳爵士單曲」殊榮。


《回歸音樂的根》
受訪者:胡德夫、紀曉君、桑布伊、張震嶽
台灣的原住民族,有著不同的文化及生活方式,也衍生出各具特色的音樂樣貌。這些旋律,紀錄著世世代代的傳統與歷史,承載著在山林間流淌的喜怒哀樂。這些年來,愈來愈多原住民族音樂人透過母語創作和歌唱,循著祖先走過的路,追溯著自己的起點。他們汲取傳統,融合新意,穿越世代唱響自己的歌,引領年輕人回頭尋根,也讓更多人看見福爾摩沙這座美麗之島。

參與樂手老師
 ̄ ̄ ̄ ̄ ̄ ̄
董舜文・薩克斯風
美國麻州波士頓柏克萊音樂學院 (Berklee College of Music) 爵士薩克斯風演奏系,合作過的藝人:
周華健、陶哲、張信哲、黃小琥、王力宏、張惠妹、黃韻玲、蔡健雅、梁靜茹、蔡琴、陳昇、蘇打綠、F.I.R.、林俊傑、 Olivia … 等等
 
劉涵・大提琴
1984年出生於高雄縣,1998年成為大提琴家馬友友來台公開徵選大師班的其中一名學生,同年也被馬友友推薦至法國巴黎師範音樂院入學,2003年以法國師範音樂院該校最年輕學生順利通過最高演奏碩士文憑。她是周杰倫、張紹涵、蔡健雅等藝人錄音時專屬的大提琴家。隱分子樂團主唱//cello//keyboard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客戶 Client:文化部 Ministry of Culture

典禮總統籌 Event Production:源活 YOUNG HOPE
視覺總監 Executive Creative Director:羅申駿 JL
視覺影像統籌 Creative Agency:JL DESIGN
監製 Executive Producer:巫安琪 Angela Moo、蔡卓翰 Johan Tsai
專案總監 Head of Project Management:蔡佳穎 Chia Ying Tsai 
創意總監 Creative Director:蔡旻驊 David Tsai
副創意總監 Associate Creative Director:魏良恩 Lance Wei
美術指導 Art Director:洪湘茹 Hsiang Ju Hung
專案經理 Project Manager:林志翰 Ryan Lin
專案執行 Project Coordinator:陳品聿 Carol Chen
片頭設計 Key Visual Designer:洪湘茹 Hsiang Ju Hung、陳施澄 Kelsie Chan、林殷正

微紀錄片製作 Documentary Production
導演 Director:蔡卓翰
製片 Producer:張偉欣 
製作協調 Production Coordinator:陳品聿
執行製片 Line Producer:魏俊傑
攝影師 Director of Photography:彭文星、吳仲倫、王琬瑜、傅士英、曾崴榆
協力攝影師 Cameraman:楊甯、蕭逸凡、余書豪、陳貞文、簡強、劉家銘
攝大助 Focus Puller:林永森、張謙旻、賴吉宏、黃堅泰、莊竣瑋 
燈光師 Gaffer:葉人豪、李麟 
錄音師 Sound Mixer:黃僩哲、李昶憲、李育智、王敏旭

器材公司 Equipment
妄想機影音製作有限公司(王丞宇、林晧煒、尤敏、胡晉瑋、江冠陞、林晏均、張雅婷)

後期 Post Production
剪接 Editor:陳定南、蔡卓翰、林志翰
套片上字 Online Editing & Subtitle:黃威凱、Abel Lim、Aidil HaKim
後期專案管理 Post-production PM:陳映芳
調光師 Colorist:蘇佩亭
素材同步 Editing Sync:劉慧玲
DarkFlame Stuido(江瑋竑、林詩翌、賴湘文、劉奕德、楊孫昇)

典禮視覺/影像音樂設計及統籌:MUSDM
製作人:余佳倫、徐文
製作協力/企劃執行:佘以安
入圍音樂剪輯:cheer
聲音剪輯:楊子霆、謝宣羽
錄音師:單為明、蔡周翰
錄音助理:于世政
錄音工作室:Lights Up Studio, Taipei
音樂混音:單為明、蔡周翰
製作助理:張育維
主視覺人聲:尋人啟事The Wanted
主視覺和聲編寫:錢沛筠 Dorry.C

特別感謝
育安照明企業股份有限公司、文水藝文中心、德布西音樂藝術中心、
Lights Up Studio 賴二川、
滾石唱片 姚家麟、林佩薇、倪偉恩、馬毓芬、鄭嘉富
金曲30 Golden Melody Awards 2019 - Documentary
Published:

金曲30 Golden Melody Awards 2019 - Documentary

Published:

Creative Fields